徐州中地探矿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履带底盘系列、履带农用机械系列,履带钻机系列、履带运输车系列产品,并按要求可加工、定制。

返回首页

网站地图

中地探矿科技
Xuzhou Zhongdi
SERVICE PHONE
400-0516-889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
北京召开全国地址调查工作会议 徐绍史作重要讲话
发布时间:2017-10-16 16:46:04  浏览量:

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出席在2012年2月11日,在北京召开为期两天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汪民在会上作题为《夯实基础 强化服务 全面保障和促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工作报告。

徐绍史说,2011年找矿突破迎难而上,开局良好。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找矿突破的第一年,找矿突破有了重大进展:地质调查力度加大,商业勘查取得进展,从东到西实现多点收获。环境地质工作更加主动的推进。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多项零的突破,物探、化探、遥感、钻探等技术研发取得新成果,生物探测技术研究专项工作也取得重大成果。队伍建设和综合管理不断加强。

  徐绍史要求地质调查工作继续探索创新,勇攀高峰。要始终坚持“3年时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进展,5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8—10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目标,推进“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新机制,打造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平台。要注重政策设计,抓新制度供给,在政策设计过程中坚持部省联动,要发挥部、省两个积极性,坚持经济手段并附于行政手段,坚持经济效益、社会和谐并重,在新制度供给时要总结、提炼现有的成功经验、模式,要注意针对性、应用性、普适性,对于个案要适用因地适策的办法,对于方法正确但还不成熟的经验要予以帮助使之进步,要在有条件的地方部署一些试点。要努力创新整装勘查区的管理工作。

    着力抓好三个环节,提升公益服务能力和水平。

  公益服务是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生命线。做好公益服务,就是要向国家和社会提供满意的地质产品。而产品的决策、设计、生产与服务,关键是要把握好“项目从哪里来,工作怎么干,成果怎么用”这三大环节。也就是要从项目设置、组织实施到成果应用的全过程,都要树立产品意识。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勇于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自我服务的内部循环体系,实现从传统的提交地质成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转变。

  徐绍史强调,号角已经吹响,蓝图已经绘制,我们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持续不断的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汪民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徐绍史的讲话精神,推进地质找矿突破工作。

  汪民在报告中强调,2012年地质调查工作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1)深刻认识两个规律,坚持公益性工作定位。

  以公益服务为主线,进一步深刻理解地质工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在工作中不断深化认识,准确把握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内涵和实质,更好地发挥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切实做好与地勘基金、商业性地质工作的衔接,衔接好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相互补充,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2)贯彻落实新机制,全面保障和促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全面保障和促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公益性地质工作要充分发挥好以下作用。一是先行和拉动作用。通过公益性地质工作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圈定更多的找矿异常,发现更多的找矿线索,提供更多的找矿靶区,引导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二是统筹部署作用。做好“三个统筹部署”,即各类勘查区的地质找矿工作,陆域与海域、东部与西部、国内与国外地质调查工作,以及大宗工业原料矿产与新兴产业战略资源、金属与非金属、常规与非常规能源的调查评价工作;三是业务支撑作用。地调局、大区中心和各省厅要积极做好业务支撑工作,形成找矿突破三级支撑体系;四是引领和指导作用。科技创新要贯穿于地质找矿的全过程,开展理论创新和技术攻关,解决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和技术方法问题。

  (3)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地质矿产工作作为技术密集型工作,应以科技进步来推动地质矿产工作的改革发展。加强地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建立地球科学新的系统理论、观念和方法。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开发关键技术的创新。充分认识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三者的有机统一。这些都为地质科技发展展示了广阔前景,指明了奋斗方向。今年应抓好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野外调查的科技和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强基础地质理论研究,提升成矿理论认识水平;三是大力发展地质勘查技术,提高探测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力度,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4)拓展地质工作领域,积极服务国计民生。

  一是加强水工环地质调查,选择重点地区开展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调查,加快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开展主要平原区和中西部主要城市的1:25万-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二是不断延长地质工作链,完成主要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和示范工程建设,开展极地、月球地质调查评价,推动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三是建立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技术支撑体系,开展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污染修复等技术研究,研究矿产资源由量到质再到生态管护的途径,研究地质环境生态管护内容,调查、评价方法。四是做好业务支撑,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有效为支撑应急抗旱、地灾调查,开展全国矿山卫片执法检查“一张图”遥感调查,加强重要经济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5)着力抓好三个环节,提升公益服务能力和水平。

  公益服务是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生命线。做好公益服务,就是要向国家和社会提供满意的地质产品。而产品的决策、设计、生产与服务,关键是要把握好“项目从哪里来,工作怎么干,成果怎么用”这三大环节。也就是要从项目设置、组织实施到成果应用的全过程,都要树立产品意识。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勇于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自我服务的内部循环体系,实现从传统的提交地质成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转变。

  (6)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地质调查能力。

  一是稳步推进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二是加快促进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实建强;三是继续狠抓项目经费管理;四是加强生产调度和安全管理;五是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树立地质团队和地质工作者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报告认为,2011年,在国土资源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地质调查工作者,高举地质找矿新机制和“358”目标两面旗帜,充分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主动服务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在保障资源、保护环境、服务重大工程建设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十二五”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1)积极推进新机制,地质找矿取得重大进展。

  通过部省共同努力,形成了多元投资、多方合作、协调有序、快速推进的制度平台。实现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的优势互补,实现了大投入,取得了大突破。2011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超过1200亿元,其中固体矿产勘查投入500亿多元,同比增长30%。中央财政投入拉动了10倍的地方和社会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商业性地质工作。

  公益性地质工作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凸显。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大幅提高。2011年,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18万平方千米,是2009年的3.5倍,比2010年翻了一番;完成矿产远景调查10万平方千米、1:5万航空物探70万测线千米,启动了三维地质填图试点,完成了 1:100万海南岛幅等4个图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任务。

  新形成了一批可供进一步勘查的找矿靶区。新圈定地、物、化、遥异常5925处,新发现矿(化)点、矿化线索260余处,圈定了新的找矿远景区,新发现找矿靶区300余处。培育出福建紫金山外围等新一批整装勘查后备选区。在覆盖区隐伏矿的找矿方面取得较好成果,新疆发现白石泉铜镍矿,云南保山铅锌矿深部发现厚大铁矿,河南发现了煤下铝。这些成果为整装勘查的滚动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公益性地质工作拉动促进了找矿重大突破。湖南花垣—凤凰铅锌矿新增资源量300万吨,有望突破2000万吨,达到世界级。西藏多不杂和波龙超大型铜金矿,估算铜资源量577万吨、金260吨。新疆阿吾拉勒铁铜矿新增铁矿石资源量2.6亿吨,累计达10.8亿吨。西昆仑塔什库尔干新发现莫拉赫、其克尔克等铁矿,估算资源量8亿吨。青海祁漫塔格探明2个超大型铁多金属矿,4个大型铜多金属矿,铁资源量4.8亿吨、铜铅锌资源量420万吨。甘肃大桥金矿探明金资源量70吨。近年来,公益性地质工作拉动了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勘查,有望形成一批大型铁矿基地、千万吨级铜矿和铅锌矿基地、千吨级金矿基地、亿吨级铝土矿基地,将逐步改变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分布格局。这些成果为实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三年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老矿山外围与深部找矿工作全面启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专项已顺利完成,中央、地方与企业累计投入36亿元,平均延长矿山开采年限17年,稳定职工就业60多万人,一批老矿山焕发了新的生机。去年,进一步明确了老矿山外围及深部找矿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老矿山外围与深部地质找矿工作。

  新兴产业战略资源调查取得新发现。启动了三稀金属资源战略调查,甘肃张宝山新发现潜力巨大的铷多金属矿,重庆发现与铝土矿伴生的钪锂镓等资源,新疆拜城发现远景规模超大型的铌钽矿。山东蒙阴地区金刚石找矿取得新进展。

  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取得新进展。陕西铜川油页岩调查评价中钻获40米三叠系含油层。银额盆地及其邻区获得与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关的油气赋存信息,圈定了勘查靶区。中上扬子地区圈定了4个油气远景区。羌塘盆地初步圈定2个油气勘查有利目标区。黄海和南海中、古生界油气资源调查取得重要进展。油钾兼探获得重要突破,陕北实施钻井见天然气及钾盐矿化显示,湖北江陵凹陷发现富钾卤水矿。这些成果,展示出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油气调查的良好前景。

  (2)主动服务民生,地质灾害和环境调查作出新贡献。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稳步推进。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四大体系”建设。建立115个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信息系统,完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排查、调查和勘查规范编制,为实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奠定了基础。系统总结地面沉降调查研究成果,编制完成《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

  应急抗旱找水成效斐然。在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山东、河北、河南和山西4省的应急抗旱找水打井行动,完成钻探进尺33万多米,成井2227眼,成井率高达90%,解决了220万人的饮水困难和5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得到了受旱4省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赞誉。

  重点地区水文地质调查评价成果突出。通过部省合作,完成了四川大骨节病区27个县的地下水勘查,解决了藏区16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在甘肃陇东能源基地,找到巨厚淡水含水层,圈定具有供水意义的富水地段9处,单井涌水量5000立方米/天,评价地下水可采资源量4.7亿立方米/年,深化了深部水文地质条件认识,为能源基地建设提供了地下水源保障。

  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工程区地质调查评价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服务。编制完成环渤海湾、长三角等五大沿海重要经济区的1:25万地质环境系列图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地质信息依据。结合重点地区1:5万水工环地质调查,推进了重庆、福州、厦门等8个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完成武汉城市圈和曹妃甸工业区三维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建设试点,为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全面完成大瑞铁路沿线1:5万区调。这些为重大工程建设、城市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和技术服务。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对全国地热资源开展了潜力评估,系统总结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示范经验,全面启动了省会城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工作,推进可再生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在鄂尔多斯(600295,股吧)能源基地成功实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建设,首次在我国建立深部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监测系统。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成果应用发挥实效。全面完成了海南、安徽、湖北、辽宁、吉林等部省合作农业地质调查,基本查清了土地质量状况,为地方土地管护、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启动了湖南、北京、青海等省(市)重点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试点,湖南新田县通过调查评价划分了土地质量等级,发现富硒土壤面积580平方千米,推动了10万亩富硒大豆等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建设。青海建立海东高原富硒农业产业园,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3)强化业务支撑,服务国土资源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服务矿政管理。矿情三项调查成果,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提供重要支撑。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完成了铁、铜、铝、煤炭等13个矿种资源潜力评价,完成了全国30个省(区、市)的1:25万实际材料图(687幅)和建造构造图(730幅)的编制,建成了基础数据库。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基本核准我国石油、天然气、铁等28个矿种的储量数据,建立了28个矿种共21600个核查矿区的空间数据库,完成了7个矿种省级汇总成果的评审验收,初步完成16个矿种核查成果的全国汇总。全面完成了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成果已投入应用。在完成原来163个重点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遥感调查与监测工作基础上,首次开展全国矿产卫片疑似违法图斑提取,全程支撑了部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为深化卫片执法“一张图”工程奠定了基础。

  服务国家宏观决策。发挥技术优势,为国土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技术业务支撑。编制完成《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和总体方案、《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规划》等7项规划,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与试采工程等重大专项的申报获得批准。编制完成并向部报送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评价》等9个专项申报方案。

  (4)加强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基础研究取得原创性成果。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实现创新,建立了多岛弧盆系构造理论和陆缘增生—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有效指导了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我国第十颗“金钉子”—寒武系江山阶,获得国际地科联批准,成为世界上“金钉子”最多的国家。雌性翼龙化石、中华侏罗兽、八臂仙母虫化石等古生物研究成果及青藏高原深部探测、岩溶地质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刊物《科学》和《自然》杂志公布,引起世界关注。

  技术方法研发取得新进展。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电航磁勘查系统和地面磁测系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制成功星载高光谱成像仪,实现与高光谱卫星系统与地面接收处理工程的有效对接,填补了我国地质高光谱成像仪空白。自主研制的首台万米科学钻机问世,跻身世界前列。软土层快速成井技术装置的信息,在联合国德班气候大会发布,引起缺水国家广泛关注。岩心光谱扫面仪、手提式X射线荧光仪、多功能车载野外实验分析装备等研制成功和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应用,提高了地质调查现代化水平。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取得成效。西南地区低品位铝土矿脱硅提铝工艺,成功解决了铝土矿分离钪等稀有金属回收技术,钪浸出率达90%以上。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技术突破,提高了有用元素回收率。新型磷矿浮选机解决了中低品位难选磷矿利用难题。滑石型难选钼矿选矿技术,大幅提高了回收率。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施研究专项顺利实施。专项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地壳探测工程”国家立项奠定了基础。我国首台万米科学钻探钻机下线,将与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联合在大庆实施亚洲最深(6600米)的科学钻工程。首次运用反射地震技术获得青藏高原腹地巨厚地壳与地幔界面。主办了“国际岩石圈探测研讨会”、支持美国地球物理年会两个专场报告会均获得成功,专项国际影响力正在扩大。

  深海大洋资源调查和科考再创佳绩。“海洋六号”船首航深海大洋,圆满完成了南海水合物调查和太平洋(601099,股吧)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资源调查;为“蛟龙”号深潜器5000米级海试提供保障,并为7000米级海试进行选址调查;为863、973项目提供搭载试验平台。

  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实验室成为部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离子探针中心成为首批国家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一批野外科学观测基地和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获得部批准。

  地质科技成果获得一批重大奖项。“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集成成果申报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青藏高原地体拼合、碰撞造山及隆升机制”和“重大滑坡减灾防灾关键支撑技术”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还有一大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

  (5)完善服务体系,信息资料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电子阅览系统正式启动。实现了地质资料查询、借阅、加工,用户信息管理,服务量统计等功能一体化,显著提高了地质资料服务信息化水平。目前,已有5.4万档数字化图文地质资料和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在电子阅览系统中提供服务,上线数据量已达9TB。

  地质调查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构建了全国各大区、专业单位及省级地调院17个专业结点的地质调查信息网格服务平台体系,成为国内最大的行业网格之一。初步建立以局发展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为核心结点,以六大区中心和专业中心为骨干结点的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数据服务集群体系,开发形成各类信息服务产品800余项。

  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与服务成效显著。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已覆盖47个国家,数据量达11TB,累计发布了28个国家国别勘查开发指南和亚非拉近100个国家的矿业法律法规汇编,为200余家单位提供了境外信息服务。

  (6)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与国外相关地质部门新签署一系列合作谅解备忘录和一批合作项目协议。在原有合作基础上,与澳大利亚、德国和法国等国家合作开展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研究、海洋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和城市地质调查,与印尼、塔吉克斯坦、秘鲁等国家联合开展了地质、地球化学调查,全面展开了全球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研究。

  国际交流活动广泛而活跃,组织开展了三维地质填图、地球深部探测、月球与火星探测、中国-东盟国家地下水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举办非洲12国地球化学技术培训班,成功申请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和第三届世界滑坡论坛主办权。参与国际地学组织的能力不断增强,十多位优秀科学家跻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科联、国际海底管理局、世界地质编图委员会、国际滑坡协会等国际地学组织。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地学领域的影响力。

  (7)加强业务管理体系建设,地质调查能力显著增强。

  健全完善项目管理体系。按照“管理搭台、业务唱戏”的原则,健全完善项目三级管理体系,完成了《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并颁发实施。出台了项目负责人遴选、竞争性选择项目承担单位等相关制度。健全完善了大区地调中心项目管理机构,组建了地科院项目办,委托武警黄金指挥部负责管理其下属部门承担的地质调查工作,明确了主要职责。

  积极推进业务建设。坚持推进大项目机制,做实计划项目,优化工作项目。采取竞争方式优选项目承担单位和遴选项目负责人,去年优选项目105个、经费4.4亿元,今年扩大到275个项目、经费8.9亿元。对计划项目和工作项目采取了公开遴选项目负责人的办法,一批优秀的有能力、有责任心的项目负责人担当了重任。

  狠抓项目质量。组织开展“地毯式”项目质量大检查, 加大了检查力度,共抽查各类项目329项,是去年抽查项目数的1.7倍,项目总体质量状况良好。同时开展了质量检查系列活动,开展了“走基层、质量万里行”活动,进行了野外实地质量检查,并对项目管理情况进行了评估,邀请了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举办了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从750个1:25万和1:5万优秀图幅中,进一步评选出239个获奖图幅。六大区和地科院分别组织开展项目原始资料质量展评活动。加强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促进了项目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加快技术标准升级换代。加强了地质调查急需标准和通用标准的研制,研制修订了水工环、物化遥、钻探、实验测试等专业标准51项。

  加强项目经费审计。完成了北京、辽宁、山西、新疆等省区市地调院等19个承担单位的1999-2010年项目预算执行与财务支出的审计。完成了河北、吉林、山东等17个单位的审计意见交换和审计整改通知的下达,目前,已有安徽、青海等12个单位完成了整改工作。通过审计检查有力促进了地质调查项目预算和费用支出管理的规范。

  加强成果宣传与业务培训。地质调查成果受到领导高度关注,十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展现场参观。开展了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总结与集成,出版了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成果总结报告。在国土资源报开辟地质调查专版,完成“地质大调查成果巡礼”系列宣传。成功了举办 “全国地质调查院所总工培训班”,完成了27期勘查新技术新理论培训和多期地质调查项目预算培训,涉及400多家单位的3000多位人员,提高了地质调查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的素质和能力。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钟自然,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寿嘉华,国土资源部原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孟宪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学龙、李金发,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海清出席会议。

  中组部、中编办、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人保部、商务部、审计署、国家公务员局、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有关领导以及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部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地调局高级咨询委员会院士专家应邀参加会议。

  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27个局属单位、全国31个省(市、区)国土资源厅(局)、地质调查院、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有关地质院校和大型矿业企业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咨询热线
400-0516-889

地   址:中国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经济开发区时代大道
手   机:李经理 13395226608
            唐经理 15365886669
            张经理 18112029618
传   真:0516-85887289
网   址:http://www.zdtkjx.com

履带底盘,履带式钻机,履带式静探,履带吊车,钻机改装,静探改装,履带式挖掘机,履带运输车